此次移送审查起诉距离2024年9月11日上海警方立案侦查仅过去八个月。当时,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依法对海银财富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立案侦查,并对韩宏伟、韩啸、王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警方通报显示,截至2025年3月初,全国登记报案投资者已突破5万人,较初期激增66%。这些投资者大多为高净值人群,平均投资金额在30万至100万元之间,被7%-10%的高年化收益率吸引。
02
资产清收困境 15亿资产难抵700亿黑洞
在追赃挽损方面,专案组冻结境内外账户超300个,查封资产规模扩大至15亿元。跨境追赃程序同步启动,部分转移至美国的资金已被追回,在泰国、新加坡查封的房产、股权估值约3.2亿元。
然而这些数字与海银财富700亿的“资金池”相比,只是杯水车薪。
警方调查揭露,海银财富通过操控数十家空壳公司构筑了规模超过700亿元的“嵌套资金池”。这些资金池所投向的底层资产相较于募资额普遍出现严重缩水,大量底层资产甚至被证实完全捏造、虚构,所募集的大部分资金去向不明。
在资产处置过程中,警方曾提出以房产、酒水资产抵债的方案,但因估值虚高被投资者断然拒绝2。多位法律界人士指出,后期最可行的方案可能是股权拍卖,“只有换成现金抵债,才是投资者可以接受的,因为那是市场给出的价格”。
海银财富关联的上市公司岩石股份(上海贵酒)已深受牵连。岩石股份控股股东64.8%的股份被司法冻结,其子公司贵州高酱抵押物被查封。财报数据显示,2024年前三季度,岩石股份营收同比下降82.97%,净利润亏损7556万元。
03
理财师退佣旋涡,夹缝中的自救与挣扎
当海银财富高层被移送审查起诉时,曾经风光无限的理财师们正深陷 “退佣”旋涡。他们被要求退还过去销售产品所获得的佣金提成,金额动辄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。
“有些委托人是亲戚朋友推荐来的,不好拒绝,只能免费跟他们聊一聊,主要就是做一些思想工作,避免委托人做出极端的选择,”一位专业从事经济纠纷诉讼的律师表示,“我们的建议很清楚,一定要积极配合退佣工作,要向当局表明这个态度”。
这些理财师面临双重困境:一方面要应对投资者的维权压力;另一方面,许多人自身也是海银财富产品的投资者。一位业内人士透露:“自己本身也是暴雷产品的投资者,这些钱要去找谁要呢?”
法律专家指出,当“退佣”与“退赃”划等号时,理财师以不知情和没有主观恶意为由拒不执行可能适得其反。摆在面前的往往是一个 “破财免灾”的机会,唯一需要纠结的,无非是花多少钱,免多大灾。
04
五万投资者维权,登记报案人数激增66%
在全国各地,五万名投资者的维权行动仍在艰难推进。上海警方通报显示,截至2025年3月初,全国登记报案投资者突破5万人,较初期增长66%。
这些投资者分布在全国91个城市的185个财富管理中心。他们购买的产品大多为非标固收和“类固收”业务,年化收益率在7%—10%区间,投资期基本在半年以上,底层资产多投向地产项目或供应链公司的应收账款项目。
随着案件深入,海银财富的运作模式逐渐浮出水面。调查发现,该公司通过22家“伪金交所”违规备案465只理财产品,总规模达716.9亿元。
资金募集过程中采用了“双层嵌套资金池结构”:第一层由22家发行人通过49个募资账户接收投资人打款;第二层则将募得资金转入13家特殊目的公司(SPV)构筑的资金池。
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动辄募资数十亿的发行人和SPV公司,经实地查证多为空壳公司。注册地址或为虚拟地址,或位于共享办公场所的格子间,甚至假冒居民居家地址。
写在最后:
海银金融中心外的玻璃幕墙依然反射着陆家嘴的浮光掠影,但大楼入口处的警情通告无声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终结。在奉贤区人民检察院的案卷中,韩宏伟、王滇等六人即将面临集资诈骗罪的指控,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。
全国五万余名投资者的维权群依然活跃,他们定期分享着追赃挽损的最新进展。截至2025年3月,专案组已冻结境内外账户超300个,查封资产规模扩大至15亿元,跨境追回部分转移至美国的资金。
这场牵动全国的金融风暴正逐步进入司法审判阶段。被撤下的大厦标识可以擦除痕迹,但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合规之路仍在艰难重建中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